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荣膺“国家级”,让这个非遗项目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什么是“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切制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以彭银亭为代表、兴起于明嘉靖时期、传承至今的汉口帮特色制药技艺,是一种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的技艺。历五代传承,其影响遍及华中、辐射全国。汉派炮制中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药不丢,非药不用 ”。

药帮一巷石板路

彭银亭老先生是何许人也?

汉派精致饮片和1957年出版的《中药切制规范》

说到这项技艺,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彭银亭老先生,他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1928年,彭银亭进刘有余堂学习中药加工技艺,师从老药工徐仲琛、姚保臣、钱显卿等。出师后前往汉口万鹤龄、金同仁、保和堂等药店做工历练,广采众家之长。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炮制技艺日臻完善。1949年10月,彭银亭与他人合伙成立武汉第一家中医联合诊所。

1959年,彭银亭进入江汉区药局负责中药采购与炮制。1979年初,彭银亭作为确有专长老药工被恢复重建的武汉市中医医院聘用,全面负责组建炮制室及中药采购。

1982年张传铁、胡华山被武汉市卫生局确定跟师彭银亭。1991年以及1996年,彭银亭被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成员,余南才等人跟师学习。

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彭银亭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确定张义生、张南方为传承弟子。

如何传承精髓,守正创新?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义生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汉口帮独特的增效减毒制药技艺,通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实践,该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连续举办了11届全国中药炮制方法与实践培训班、4届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班,并承办了2016年全国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研讨会,促进“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的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了与全国各地炮制流派的交流。

药筛药匾药筐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义生,现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负责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参与编审2009年、2018年版《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进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饮片专家委员会。他与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7位老师共同指导16名炮制传承人员,使“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传承梯队。

主要传承人

张义生等是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的主要传承人,历经了五代传承。

第一代传承人,徐仲琛、姚保臣、钱显卿等。

第二代传承人,彭银亭、叶明波、张高安等,跟随徐仲琛、姚保臣、钱显卿等学艺多年。

第三代传承人,皇甫太平、余南才、叶世登等,师从彭银亭等。

第四代传承人,张义生、张南方,师从彭银亭、余南才、叶世登等,张义生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代传承人,袁明洋等,师从张义生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赞 (1)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