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祥益里绸布多、冠生园里糕点全、升基巷是好吃街”。武汉市本土著名艺术家毕心望、黄河清、何祚欢联合为2015年的武汉园博会创作了16幅《汉口里工笔画》,组画以老汉口“九省通衢、万商云集”为主线,集中展现了老汉口的建筑、人物、商业形态和风土人情。当年在武汉园博园的“汉口里”特色街区展出!
汉昌肥皂厂由著名爱国实业家陈经畲先生于1915年投资创办
1938年9月,日军占领武汉前夕,满腔家国情怀的陈经畲先生为防止工厂为日军所用,毅然拒绝了日商提出的留汉合作的“建议”,将厂子迁到了重庆。抗战胜利后,陈经畲先生集资法币4亿元,使汉昌肥皂厂于1946年4月在武汉重新投入生产。
建国电影院坐落在久成巷的下首,是民国西风东渐过程的产物,更具体些,是受到了上海风气的影响。当时,武汉的时尚风气紧跟着上海。
在许多老武汉的记忆中,与其说“谦祥益”是个布店的名号,不如说是城市的一个地标。让老武汉记忆犹新的是“谦祥益”的“生意经”,每当重要客人来到时,伙计都会端些茶点、包子来,正所谓是“进门一杯茶,谈话一根烟”。
上世纪30年代,18岁的陈伯华在此登台首演汉剧《霸王别姬》,更是轰动一时,汉剧知名演员尹春宝也曾在此演出。
民国时,许多戏迷因买不起票或是没买到票,在长乐戏院墙外听戏,戏院老板会在演出快结束时将他们喊入,一方面方便做生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戏迷。
汉口大旅馆由辛亥元勋孙武和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等于1913年筹资建成,是当时的新兴旅馆,更是汉口第一座有电梯的房子。
汉口大旅馆共四层楼,屋顶设有露天花园与戏台,内由弹子房、阅报室、电话、电铃以及电灯,常有杂耍、清唱、酒吧供旅客消遣,繁华异常,故称“楼外楼”。
1637年,叶文机在汉口汉正街一带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叶开泰药铺”招牌。百年来,叶开泰严格恪守古训:“宁缺勿滥,不好再来。”极为讲究药材的质量,盛誉经世不衰。
1895年,武汉鼎昇恒商号建立,主要进行油类的出口。
美的咖啡厅的建成改变了当时人们的交际方式,除了茶馆、戏院外,咖啡厅也逐渐成为了大家侉天、侃大山的场所。
南来北往的茶叶、粮食、布匹、五金讲硚口堆栈挤得满满当当的,粗犷、庞大的一座座仓库伫立在硚口堆栈上。
车益记茶庄发源于老汉正街,其东家车子谦曾带领湖北茶帮一举击败安徽茶帮,开创了由鄂帮主导茶叶市场的新局面,车益记成为鄂茶领头羊。
宋炜臣邀集王仿予等浙江、湖北、江西巨商合办汉口水电业,在太平路上开起了既济水电公司。
位于两江交汇处的集家嘴码头,水流极为湍急,在民国时,想要过江必须用竹筏划过。数片竹筏奋力逆流划上,再顺流而下到达对岸,成了集家嘴码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万寿宫,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也被称作江西会馆。在万寿宫外的巷子里,开了许多绣花店,武汉的绣品行业正是在万寿宫外的街巷中起步、成长,最终发展出成熟的汉绣风格。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也是“秦晋之好”的现实体现。
升基巷是武汉最早的美食街,巷头巷尾各有一个摊子,巷中有六个门面。张汉记牛肉、老大兴、回鱼大王等店铺红极一时,巷子里人山人海,大概是武汉好吃佬最早的圣地了。
您看,就这么瞬间穿越回去,感受百年前的老汉口人头攒动万商云集的繁华,您还可以到车益记茶庄品一壶清茶,在长乐剧院听一出汉剧《霸王别姬》,去升基巷尝尝地道的回鱼大王、张汉记牛肉,那一个舒爽,岂不快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百年前的汉口长啥样?这是汉口里的清明上河图!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