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隐匿在老汉口的红屋顶和白洋楼,就像汉口人心里的朱砂痣和白月光。透过斑驳的老建筑本身,翻开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物故事,从汉正街闯荡江湖的传奇楚商,到绿荫掩映的传奇私园,再到风靡时代的跑马场……你或许终于能够豁然开朗,任百年时光流转,为什么这里的汉口,始终是时代名流的挚爱。
汉正街个地方,虽不能用雅致来形容,但从这里,却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业枭雄。汉正街的建筑很朴素,没有精致复杂的繁琐工艺,由层层红砖与红瓦交错搭建,一栋栋矮小的建筑交织成街巷,南来北往的商贾,从码头上岸,就在这红屋顶下,用朴实与汗水踏实经营,赢得生意的红火,也俘获日子的红火。
红,不仅是汉正街建筑的独特代表,更代表着闯荡江湖的商贾,最朴实美好的愿望。循迹交织的红色屋檐,那些迷人楚商故事,愈发熠熠生辉。
时至今日,从城市上空俯瞰,依旧可以看见汉正街交织的红屋顶。
在武汉人心中,健民制药厂的药,就是“好疗效”的代名词。
健民制药厂的前身是“叶开泰药铺”,最早要追溯至385年前。明朝末年, 叶文机随父逃难到湖北汉口行医, 在汉正街一带的大夹街买了一间青砖古屋,挂出了“叶开泰药铺”的招牌。1637年,叶文机在汉口鲍家巷开设叶开泰药室,悬壶应诊,这是汉口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中医药室。至20世纪30年代 ,叶开泰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齐名,号称中国四大中药房。
1952年,政府对私营药店实行限制,叶开泰与两家同行大户联合,申报成立健民制药厂,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来临,其商业经销则划入武汉市药材公司,便是而今的武汉健民制药厂。
过节办事,黄鹤楼酒就是最好的礼物,甚至有很多老一辈的武汉人认为黄鹤楼酒是一块是否真心办事的试金石。
乾隆年间,河北人氏李大有行至汉口,在硚口关圣祠开设“李大有槽坊”,改良山西汾酒创造汉汾,大获成功。李大有在汉的经营成功,吸引其河北老乡的争相仿效,于是汉正街上段逐渐形成了酿酒“槽坊街”。
1898年,张之洞携汉汾进京,光绪帝品尝后大加赞赏。亲自为此酒坊定名“天成坊”,寓意“佳酿天成,国富民强”。1915年,北洋政府曾应邀参与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产自汉口老天成酒坊,一举夺得优胜奖。
上世纪50年代,老天成酒坊收归国有,这便是黄鹤楼酒厂的前身。
19世纪末,汉口开埠,租界诞生,20世纪初,京汉铁路通车,汉口人的生活方式,从此被彻底改变。京汉铁路外,私园开始兴起。刘园、西园、万松园、怡园、隋园、白园、谁园、吴家花园等近20个私园坐落。告别喧闹的汉正街,商贾们将郊外的蓝山绿水、西式的生活方式,搬到了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游园纳凉,跑马观赛,堪称当时最有排面、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论汉口私园,不得不提到“地皮大王” 刘歆生。刘歆生曾对黎元洪说:“都督创建了民国,我则创建了汉口。”
1910年,传奇富商刘歆生,建起一座私家花园,面积三亩多(约2000平方米),以其子 “刘西满”为名,故称“西园”, 这座私家花园便是如今中山公园的前身。
1928年,西园正式从私家园林变成了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英国留洋归来的工程师吴国柄主持中山公园改造,他将自己在英国伦敦公园中的所见所感,搬到了公园之中。1929年,汉口中山公园对外开放。大门仿英国白金汉宫大门设计,修建的小型高尔夫球场、骑马场、足球场等现代运动场地皆设于公园之内,被誉为“汉口第一公园”。
1918年,汉正街谦祥益的老板和刘克龙等富商合股投资,由永茂隆营造厂承包,在今万松园路中段修建花园,历时8年始成,称万松园。
于“一本万利、松柏常青、人间乐园”三词各取一字,此即“万松园”之由来。园内有亭台山水,花木繁盛,且有戏曲演出,曾名噪一时,与当时新市场(民众乐园)齐名。
时间流逝,昔日的富户私家花园,如今已成为全城纷沓而来的繁华市井之地。这里成为武汉本地人最喜爱、最热闹的美食胜地,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其实美食店主要集中在雪松路,却以“万松园”广为流传,足以见证“万松园”三个字在武汉人心中的分量。
时光流转百年,曾经的建筑有些早已不觅踪迹,但汉口最繁盛的中心,延绵百年依旧聚集在武广、京汉大道一带。这些曾经从这里走出、并影响时代的汉口人物,最终成就了这座城市的永恒精神。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武汉人,依然秉承着不服周的闯荡个性,敢想敢拼,追逐梦想。也活得潇洒豁达,懂得回归自我,畅快淋漓地享受人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隐匿汉口的老建筑、私园,和曾经它的主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