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药号之“叶开泰”药号,叶文机两条店规成就三百年老字号!

清末民初,武汉叶开泰、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和杭州胡庆余堂被称为“四大药号”。其中叶开泰药号的名声流传相对没那么广,不为别的,只因为叶开泰药号早在1953年改名为健民药厂,现在的健民集团就是叶开泰药号的传承。叶开泰药号始创于明崇祯10年(公元1637年),比同仁堂还要早32年。小时候的汉口民众乐园曾有着这样一个灯谜:“一蓬顺风到暹罗”。它的谜底就是指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药号——叶开泰。

明代崇祯4年(1631年),徽州歙县人叶文机随父亲为躲避战乱,经江苏溧水辗转流落到湖北汉阳,其父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两人在今汉阳古琴台附近摆起了药摊,行医卖药。1637年,叶神仙去世,叶文机继承父业。当时湖南岳阳一带瘟疫流行,他前往应诊,用药灵验,甚见功效,深得驻军简亲王的赏识并予赞助。于是,叶文机借这一财力在汉口汉正街一带的鲍家巷买了一座青砖老宅开设药铺,取名叶开泰,但乃叶神仙之嘱:“叶家药铺开业,只图国泰民安”,以叶氏之姓加开泰之意,便名为叶开泰。

叶开泰中药店,在武汉有三百八十多年历史,它的自制名药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十全大初丸,名闻遐迩,远销海外。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与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原来是在凭良心从业。

叶开泰创始人在开店之初就立下了两条店规:一是不售饮片,二是不开分店。

在当时,基本所有药店药行都销售中药饮片,它是医药行业内通行的原材料,即经过加工炮制切片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为半成品。对此,叶文机表示了自己的异议,他始终认为,中药材造假、不合格现象的泛滥,与饮片的销售有着一定的联系。

叶文机认为,自己的精力有限,如果开设分店,那将无法保证药材的品质与疗效。与其开分店,不如将自己或是叶家有限的精力全情投入到叶开泰的经营当中。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你放心吃好了。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严没有受到过挑战。

武汉三镇曾流传一首儿歌,是这样说的:

"葉開泰,好得快,医药界,她为首,金字招牌传九州。质既真,价又实,卖的人参燕窝头,不欺童叟。富不骄,济苦贫,心地仁厚爱同仁;培良材,亲员工,宽雅有度;善必报,福泽长,芳名永留。"

还有一句老话更是厉害,说"葉開泰的药闹死人都是好药"。老百姓相信"不是药不好,而是命不好,得错了病"。

第三代中的叶宏良接手“叶开泰”时,社会局势逐渐安定,他将药室迁到汉口大夹街(今231号)更名为“叶开泰药铺”。叶宏良不仅擅长理财,而且勤于治家,叶家官仕屡出。叶开泰这块招牌脱颖而出,离不开叶宏良曾长孙叶名琛的影响。这位以科举入仕的杰出人才,颇受清政府赏识,1847年任广东布政使,1850年即提升为两广总督,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清官。

(图为:叶名琛)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叶名琛为英军所俘,逼其穿朝服朝靴,戴三眼刁翎红缨,在玻璃房中售门票,以显示大英帝国对中国的侮辱。叶名琛怀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决心,最后吞石自杀。消息传至家乡,轰动全汉口。“叶开泰”之名,因为叶氏子孙中这位忠义之士更加光彩夺目。

也正因叶名琛之死,叶氏子孙对“洋人”恨之入骨。叶开泰自此坚决抵制西药。其后叶名琛之弟叶名沣继承祖业,刻骨钻研中药药理和成药配方,扩大作坊,发展生产,使叶开泰更加兴旺发达。

叶开泰业务,自叶名沣起连传三代,利用叶名琛的影响,不遗余力地改善经营管理。对内扩充范围、前店后厂,认真修订配方和精选药材,大量自制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和十全大补丸等成药,力求货真价实,顾客满意。 

(图为:叶开泰广告)

对外则注重宣传,利用传奇故事,说是叶开泰药店曾发现一个叫花子系铁拐李的化身,遗有药缸一只。叶开泰的灵丹妙药,就是用这药缸煎炼的,以此扩大影响,使得叶开泰的声誉大大提高。

叶开泰药店生产的名牌药参桂鹿茸丸、十全大补丸,主要原材料为鹿茸、高丽参、党参、当归等,是老年人冬令补身的佳品。每年八月秋后,仅这两种丸药,日销售量就高达一两百斤,有时还供不应求。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顾客,有的汇款邮购,有的专程来汉口购买。出差途径汉口的旅客,更是必来买些参桂鹿茸丸,作为珍贵的礼品带回去馈赠亲友。 

(图为:叶开泰药铺生意兴隆)

 

叶开泰从1859年至1911年的52年中,在北京、汉阳有房屋和会馆,在汉口、武昌有房产地皮,在汉阳七里庙、浠水有田约1000亩,还有书画、古玩等,价值白银达万余两之巨。

辛亥年间,叶开泰曾毁于战火,元气大伤。嗣后在叶风池的主持下,迅速恢复旧观。民国时期,军阀各霸一方,连年内战,绝大部分工商业户感到业务难以维持。但是叶开泰药店由于叶风池的长袖善舞,对内对外,应付自如,直至1930年叶风池逝世。在此20年间,营业额一直上升,年度总额由20万元增至40万元,最高达到48万元。有账可稽,在1927年结算时,积累资金达白银1049831两,比1912年基金增加74倍。从1859年至1930年是叶开泰的鼎盛时期。 

(图为:叶开泰药铺职员)

1931年武汉大水,不仅市场被淹停业,而且农业歉收,叶开泰的营业额骤降一半,且每况愈下,不能复振。武汉沦陷后,叶开泰迁往汉口法租界。店中的珍贵细料药材,转移坤厚里租屋堆存,不久被抢劫一空。

武汉解放后,叶开泰联合陈太乙、陈天保,率先办理转业手续,申办“建民制药厂”,直到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1974年,为适应企业发展,健民制药厂搬迁到汉阳鹦鹉大道,健民•叶开泰经过解放后近20年的徘徊再次起航,当年员工近700人,产值过1000万元。 

  1988年5月25日,“武汉市叶开泰制药厂”招牌再次挂在了武汉市健民制药厂门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中国四大药号之“叶开泰”药号,叶文机两条店规成就三百年老字号!

赞 (2)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