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集稼嘴地名的来历,谁最早移民汉口?

“集稼嘴”原应叫“接驾嘴”。

        这个地名来源于世宗朱厚熜之母经过汉阳时,在这儿举行过“接驾之礼”。

朱厚熜这位特殊承接皇位的人,在正德十六年(1521)遵祖训“兄终弟及”,被从远离京城上千里的安陆(嘉靖十年更名“钟祥”)到京城当皇帝后,同年将母亲迎进京时。经过汉阳,武昌楚王府等一干人在这儿迎候皇太后的驾。

汉阳“接驾嘴”,汉阳人又说成是“歇驾嘴”,据说嘉靖皇帝的母亲曾在这儿歇过一晚上。

武汉地方志专家董玉梅曾专门做过一个简单的年谱。

汉口自成化年间(1465~1487)从汉阳分出后,一直不甚发达”。“汉口一带的居民是大大少于汉阳的。这些少量的居民依靠汉水,借着交通的便利,做一些小买卖。但是,市场还未形成,市场还很冷清。因为对岸的汉阳城占着相当多的风光。”

嘉靖皇帝进京的第二年,“也就是1522年,汉正街商业便开始兴盛。到1566年,仅仅只有45年,以汉正街为中心的汉口已是‘盖于全楚’的商业名镇,嘉靖登岸的汉口集稼嘴更是商业云集之中心。”

汉口兴市之根系

这是1868年《续集汉阳县治图》的局部,从这局部图看,汉口存在着的鲍家巷、打扣巷等地名与其南岸的地名相同。这不得不使人产生联想。在成化年汉水未改道前,本就存在的街巷。成化年汉水改道后,将其冲断,一江隔两岸,而成为汉阳、汉口均有的街巷。从这点看,当时汉水改道时,摧毁过多少户人家?留在汉口的这部分人家,自然成为汉口的原居民。

最早移民汉口的应是

        黄陂、孝感人。

一是黄陂、孝感距离汉口这片土地最近;二是黄陂、孝感到汉口有便利的交通,行动最方便;三是黄陂、孝感人最能适应汉口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适应这儿的生活、生产环境

在汉口后湖这大片湖泊中,有18个湖淌子通港串成一道河流,人称“十八淌子”。从黄陂、孝感来汉的人,坐船经十八淌子来到汉口,成为汉口最早的移民。十八淌子就是最早的黄孝河。该河宽窄不一。窄的地方,两船要相擦而过。每临秋冬水浅之时,还需人工拉纤,船才能行走。这些并不防碍人们的商贾往来。每天都有数舟楫钻荷破月穿梭往来。舳舻相继,越十里沼泽,穿重重湖水,使汉口人口越来越繁多,商贸越来越繁盛,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定居汉口。

  土垱是古黄孝河在汉口的内河码头。据《武汉地名志》记载:“现民生路中山大道口及人民前、后巷等处,曾为泊船码头。南洋大楼处并建有河沟水闸。”

由土垱街派生出的土垱巷在今民众乐园的西南面。

统一街位于民生路口至民权路口段,原名土垱街。统一街中段原名港边;西段称半边街。后将此三段街合并命名为统一街,以示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全国统一告成。

黄陂街是汉口出现最早的街道。

由于有黄孝河便利的交通,早在明朝中叶,黄陂、孝感一带就有不少人来汉经商,日久在集稼嘴迤下一带形成一条带有地域色彩的街市,叫“黄陂街”。晦堂居士在其《续汉口丛谈》(卷五)中说:“汉口黄陂街,在明嘉靖以前便有之。居肆商民,大率黄孝人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汉口集稼嘴地名的来历,谁最早移民汉口?

赞 (7)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