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武鄂金三角”崛起,武汉城市圈发展再升级

九城如一城、让“1+8等于1”,实现九城共赢,让武汉城市圈站到参与发展和竞争的前台。

根据《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城市圈九城将共谋同城化发展。

率先实现区号、地铁、市政道路等一体化的鄂州,走在同城化的前列。随着武阳高速、武鄂市域铁路(花湖机场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快步推进,一个由东湖高新区、葛店开发区和鄂城开发区构成的“武鄂金三角”正在崛起。

在武鄂一体化进程中,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葛店(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位于鄂州主城的省级开发区鄂城开发区,三个开发区合计区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涵盖企业约15万家,被视为大光谷推动同城一体化的“武鄂金三角”。2020年,这三个开发区合计GDP总值达3005亿元,区域人口总数高达220万,将带动沿线产业、商业发展,并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业生态等,享受全方位完善生活配套资源,实现区域价值新腾飞。

自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东迁至光谷中心城后,光谷的一路向东,是武鄂同城的重要驱动力。作为“火车头”,光谷不仅过去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动机,更是武汉作为未来城市的主要引擎。在今年发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2021—2035年)中,沿高新大道展现“1133”空间布局,以高新大道为主轴,光谷科创大走廊一路穿过葛店,向东直达鄂州花湖机场,促进武鄂同城进入全域化发展新格局。

▲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空间布局图。

 

这一规划,制定了光谷未来30年的创新发展蓝图,核心区建设同步启动。未来,光谷将承担起武汉城市圈区域协同发展的引领使命,推进武汉“1+8”城市圈的协同创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武汉市与鄂州市的住房公积金中心已达成共识,将加快实现建立两市零门槛、同待遇的双向户籍互认制度。再加上此前鄂州与武汉共用027区号的落定,武汉、鄂州一体化进程已驶入了快车道。鄂州西部紧邻光谷中心城的三大板块,将成为武汉东拓的下一个发力点。

圈中建圈:构建半小时“武鄂金三角”同城圈

在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武汉城市圈九市作为联合发展区,重点发展武汉东向都市连绵带之后,武汉城市圈东部核心地区率先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承载和提升区域职能,与武汉地相连,路相通,人相融,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目前,光谷、葛店、鄂城三大开发区构成的“武鄂金三角”,两城三区半小时同城圈、1小时通勤圈及2小时生活圈的区域综合交通服务格局正在形成,“三枢”(空港、水港、铁路枢纽)“双快”(轨道交通网、高快速路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构筑。

在地铁11号线的全线通车基础上,连通光谷、葛店、鄂城三大开发区的武阳高速、武鄂市域铁路(花湖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的快速推进,为武鄂同城再添“交通大动脉”。向东一路延伸,武鄂协同走在前列,归其原因还是基于武鄂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随之带来优质资源的鄂州主城省级开发区的资源汇聚。鄂州主城综合中心作为未来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依托鄂州机场,将建成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航空货运物流枢纽中心,吸引高附加值业态,引导产业向外型经济发展。

近日,武汉客货双枢纽轨道交通线路平面示意图显示,武鄂市域铁路(鄂州机场快轨)线路规划起点为武汉光谷中心城,沿武汉轨道交通13号线路走向向东展线,经葛店南站、鄂州主城区后至鄂州机场,全长70.7公里,设站20座;其中鄂州段葛店南站至鄂州机场,长约55公里、设站17座,平均站间距3.43公里,总投资约22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12月20日,未来三路全面动工。长约21公里的未来三路,北起临江大道(武汉化工区),南至新城大道(鄂州红莲湖新区),其中武汉段12公里,鄂州段9公里,旨在打通武鄂之间1.2公里的断头路,实现两地无缝对接。最新消息显示,未来三路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预计今年“十一”通车。

交通线路的不断完善,光谷高新产业东移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趋势,由光谷中心区外延形成武汉未来科技城,再往东走有武汉港工业园、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等,相关企业也已沿着铁东线外迁布局。未来依托交通主轴将有望形成光谷东产业带,结合鄂州、黄石的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光谷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多动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助力“武鄂金三角”崛起,武汉城市圈发展再升级

赞 (9)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