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戏是通城、崇阳两县人民最感亲切的家乡戏,源于湖南临湘花鼓戏今岳阳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琴腔”为主调,融合湖南长沙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以及通城,崇阳本地山歌、夜歌、民间道教音乐。唱腔有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打采调)等及各种花腔小调。提琴戏于2008年由崇阳县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形成】
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起源于临湘境内龙窖山下的桃林河流域,于清末流传通城、崇阳。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特别是其中的“琴腔”运气酣畅,韵味醇厚、格调新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深受通城、崇阳人民的喜爱。
光绪中叶,岳阳花鼓戏“琴腔”艺人蒋传玉、彭瑞生等率班来崇阳、通城演唱,主奏乐器为大筒胡琴.因唱的是“琴腔”故称其为“提琴戏”。后来岳阳戏班解散,岳阳花鼓戏“琴腔”艺人蒋传玉、彭瑞生落户崇阳华陂定居,授徒传艺,当地遂出现业余的戏班。崇阳人阉鸡、通城人李兆时等在演唱中,逐渐吸收当地民歌风格,后来艺人又把岳阳花鼓戏的“琴腔”和通城、崇阳本地的花腔小调,山歌民乐与长沙(益阳)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诞生了一个新的剧种——提琴戏。
琴戏在形成初期,唱腔曲调主要是来源于岳阳花鼓戏“琴腔”即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曲调较少满足不剧情的需要,且过门反复重复,唱腔专一,难免让人觉得乏味!从整体看来“提琴戏”的唱腔沉静在一中“悲哀”的气氛中。通城、崇阳毗邻湖南,在语言艺术上都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形成了共鸣。所以通城、崇阳人对湖南长沙(益阳)花鼓戏喜闻乐见,耳熟能详。长沙(益阳)花鼓戏唱腔丰富,清新优雅、,旋律明快流畅,与岳阳花鼓戏(提琴戏)同流共源。通城、崇阳艺人综合这些特点把岳阳花鼓戏的“琴腔”和通城、崇阳本地的花腔小调,山歌民乐与长沙(益阳)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异曲同工,相得益彰。这样既丰富了提琴戏的曲调唱腔,弥补了提琴不足。也使提琴戏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持!
【文化背景】
通城、崇阳虽隶属湖北,但是位于湖北东南部,交界之幕阜山北麓。大部分地区与湖南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们的文化是三省融合的结果,不属于真正的湖北文化。其语言,民间艺术,都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花鼓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流传过来的。
清光绪15年(1889)岳阳民间艺人彭瑞生、蒋傅玉率花鼓戏班到通城演唱,从者如云,和者盛广,正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蒋傅玉愿为知己者留,便在崇阳华陂一草棚栖身,传艺教戏,自称“茅屋道人”。
【剧种声腔】
提琴戏是由湖南临湘花鼓戏(今岳阳花鼓戏)演变而来,也吸收了长沙(益阳)花鼓戏的成分,唱腔曲调是岳阳花鼓戏“琴腔”主,融合部分长沙(益阳)花鼓戏腔调和曲牌。
提琴戏最具特色的是男腔“尾音翻高收腔”是为特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剧种特色。生、旦、行当均用真嗓演唱,收腔时用假声。以唢呐“锁斗”(呵腔)结尾。并有一套表现力丰富的锣鼓经,其用法千变万化,有着闹台、起板、连接、收尾、伴奏、烘托气氛等作用。
提琴戏的主体曲调分为两类,分别来自湖南的两路花鼓戏,即岳阳花鼓戏和长沙(益阳)花鼓戏。一类曲调(岳阳花鼓戏的琴腔):由瓮琴等丝弦乐器伴奏。代表曲调有正调、哀调其次有:梦调、垛子、一字调、阴调、西湖调、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等。
二类曲调(长沙花鼓戏的川调):因伴奏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弦子腔”。代表曲调有反十字调(打采专用)、长沙西湖调(一、二、三、流(急板))其次有:宁乡正调、过江调、渔鼓调、道情调、花石调、木马调、讨学钱调、四六调等等。
“琴腔”和“川调”大多长于叙事,亦可抒情。上下句结构,两句间均有过门。另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小调。
【表演形式】
崇阳提琴戏戏班不大,乐器简便,演员不多,非常适合农村演出,尤其对居住分散的山区更为适合,加之它的唱腔优美朴实,乐曲短小工整,旋律明快流畅,乡土味浓而深受群众喜爱。
提琴戏“唱腔”“念白”通城、崇阳用各自方言(书面语),但均以岳阳花鼓戏舞台艺术语言为准。
提琴戏在崇阳形成的初期,角色多为一生一旦或生、旦、丑各一人组成。随着大本头戏的增加,逐步发展成为八个行当,即:老生、小生、奶生、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小丑。武功戏较少,因而没有专业武生行当。
【传统剧目】
提琴戏的传统剧目有120多个,家庭戏多,唱功戏多,武功戏较少。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其中早期的“二小”、“三小”戏,大都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泥土气息浓厚,生活情趣丰富。一些多角色的大本戏,具有反抗封建道德、追求婚姻自由以及惩恶扬善的内容。这些传统剧目,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大剧目有:《七姐下凡》、《母女讨饭》、《慈母泪》、《三子争父》、《赶春桃》、《双合莲》、《耳环记》、《张广大上寿》、《刘海砍樵》、《卖茂郎》、《二姐下凡》、《朱买程卖柴》、《金钗冤》、《韩湘子》等。小剧目有:《补缸》、《讨学钱》、《药板凳》、《胡大回门》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由岳阳花鼓戏演变而来,崇阳提琴戏的剧种声腔和表演形式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