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木雕是植根于湖北潜江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以本土木材及树藤、树根为基本材料进行雕琢加工的民间工艺形式,属传统木雕艺术门类。
潜江木雕历史20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40年 潜江地处古楚都,灿烂的古楚原始文化是潜江木雕滋生、发展的源头。 《说文》云:“楚,从木。”西周以来,称善于利用林木资源者为“楚”名,“楚”已代表了地域、民族、文化以至国家的特征。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里清楚地说明,早期楚人在森林茂密的景况下,以荆竹柴车,破衣敝衫,使用桃木制成的弓和棘条做成的箭,艰难地生活着。同时,楚地富绕的森林资源,为其发挥这一居域里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经济文化提供了良好场所和天然的用武之地。 1984年,在潜江龙湾遗址发现楚章华台,为楚灵王(公元前540年——529年)所筑,“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成为各诸侯国十分羡慕的宏丽建筑。可见,楚国的木构建筑及建筑木雕在当时已是精美称绝。
章华台基址展示馆鸟瞰图
潜江木雕究竟起源于何时,今天我们已无法定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潜江木雕是在人类掌握工具制造后,并且是在发明其他器具的过程中相伴产生的。“楚木繁生”的古楚文化是其深厚的文化根基。
雕工精美:“三分选材七分雕”
潜江木雕分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两类。大木雕刻包括:梁、枋、斗拱、檩等建筑装饰木雕;小木雕刻则指家具装饰木雕、木雕神像、装饰摆件等。
潜江木雕素有“三分选材七分雕”之说,材质并不讲究名贵,多选用本土常见的杉木、杨木、柳木、槐木等;雕工上,则形成了古拙、简练、朴实的艺术风格。木雕的题材也很广泛,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神话传说、自然风光、农事桑麻、生活场景等,都能成为表达对象。
潜江木雕所用工具及其繁多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古代潜江木雕作品,大多属明清时期的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潜江木雕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大体经历了1949年——1965年的“17年的旺盛期”,1966年——1976年的“10年的消退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20年恢复发展期”和进入21世纪后的“濒危期”。 2009年,潜江木雕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潜江市内仅存10多位老艺人。 当气派的小楼房取代了雕梁飞檐的老房子,现代的席梦思代替了传统的“滴水雕花床”,木雕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有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默默地述说着潜江木雕曾经的辉煌。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至今津津乐道,以前哪家哪户有喜事时,为了打一张精致的花床,争相延请手艺好的匠人,有酒有肉地款待,一张床的工时一般得一个月。
木雕大家关治香:刀凿之间的文化守望 出生于木雕世家的关治香,人称“关师傅”,是潜江木雕的省级传承人,这门手艺从曾祖父传到他手里已有四代了。
关治香的父亲是当地老手艺人不可多得的好手。上世纪30年代,潜江手工艺人很多的时候,他也算是个人物,是在民间少数可以打造5层“滴水雕花床”的手艺人之一。
“滴水雕花床”,可谓潜江木雕的上乘作品,在旧社会是女方嫁妆的必备之物,一般雕有3进已经称为精品。在彭州村,63岁的刘元秀当年从刘四海镇嫁过来时,父亲提前几个月就商量打床。刘元秀的大儿子结婚时,已经流行“大三件”,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雕工繁丽的雕花床渐渐丧失了吸引力。
而关治香仍在坚守,继续雕刻着富贵、祥瑞、寿禄的美好愿望。尽管,他也住上了三层楼的小楼房,睡上了软软的席梦思。
刀凿之间,这种文化守望是朴素的。在关治香看来,自己守住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是凝聚着生活情感的家族记忆。他眷恋而不失骄傲地说:“这门手艺,已经传了五代人。”
院子一隅辟作关治香的工作间,堆满了木材、锯、刨、颜料等。四扇残旧的雕花柜门格外引人瞩目,上面雕刻着春牡、夏莲、秋菊、冬梅,还有八仙传说和渔樵耕读的人物形象,很是精美。 “这是我父亲关贤德在民国二十五年雕的。那时还没油漆,所以用红土刷的颜色。你们看,人物表情这么生动,蛮要功夫雕啊。”关治香谈起父亲的手艺,满是钦佩之情。他带着我们走进三楼的小仓库,里面还保存着滴水雕花床的部分构件,双凤朝阳、福禄寿禧等图案富丽精致。
关治香半是惋惜半是庆幸地说,很多木雕都在文革“破四旧”中付之一炬。只有少数构件被他们藏在“杂窝子”(堆柴火的地方),因此逃过一劫。 这门手艺活儿让关治香颇为自豪。他很乐于展示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作品,以及各种记载着不同荣誉的照片、证书。
1992年,关治香精心雕刻制作了一张“滴水雕花床”,反响不俗,后来被潜江博物馆收藏。
现在,关治香时常还会接到一些木雕的活儿。能发挥手艺,又能挣钱,他挺满意。可惜,传承了手艺的几个子女并不上心,因为有更赚钱的活计。其中手艺最好的大儿子,“平时帮人装水电,闲的时候才会雕一下”。
大儿子关业坤,正在向他学习雕刻技法
保护与开发:让“非遗”不留遗憾 潜江木雕艺术浓郁的原生态与乡土味,决定了其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传统的建筑木雕被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所取代,精美的雕花床及其相关古朴典雅的家具物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视野,木雕艺人断层、后继乏人,“潜江木雕”已濒临绝境。
虽然关于潜江木雕的宏大制作于我们已有些生殊了,但关治香及其子孙们的手中,依然握着雕刀,他们依然做着传承平原艺术的努力。这或许就是潜江木雕绝路逢生乃至于复兴的希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潜江木雕:一张5层的“滴水雕花床”将生活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