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摄影师眼中的马应龙

马应龙生记眼药广告
马应龙起源于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河北定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定州地处华北平原,每到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沙较大,患眼疾者较多。为免除民间眼疾之苦,创始人马金堂潜心研习医学典籍所载眼科方剂,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眼药制作技艺,并以牛黄、麝香、冰片、琥珀、珍珠等八味名贵药材创制“八宝眼药”,免费施于患者,因源于定州,外埠人又称其为“定州眼药”。
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将“八宝眼药”定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在定州北街开设眼药铺,马应龙眼药正式行销于市。

马应龙八宝原粉
二十世纪初,南方眼药市场大开,需求量大增。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一九一九年,马应龙后裔马歧山心怀开拓之志南下武汉,并在湖南长沙、安徽安庆、广西柳州开设分店。至此,南方以武汉为中心、初具规模的马应龙眼药供应网得以形成。

马应龙现存最老的两台炉甘石煅烧炉之一
据《图说武汉城市史》(涂文学、刘庆平主编,武汉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马应龙眼药继续作为南方销售总部,并且发展成为生产中心。
1952年,武汉成立马应龙制药厂。1956年,公私合营,由马岐山之子马惠民出任厂长,工厂开始由手工作坊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厂址由武昌斗级营迁至汉口民生路口,1964年又迁至武昌南湖。

马应龙现存最老的两台炉甘石煅烧炉之二
1966年,马应龙更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
80年代,得知有农民用马应龙眼膏涂于痔疮患处致使痔疮好转并治愈,马应龙转而开发并研制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一时市场供不应求。

1992年马应龙公司(武汉第三制药厂)全景图

武汉第三制药厂时期的劳模代表在厂门口合影留念

1992年马应龙公司(武汉第三制药厂)生产线
1993年,马应龙开始股份制改造;1995年,中国宝安集团入股企业,恢复马应龙老字号并推进股份制改革;2004年马应龙药业成功上市。
2011年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应龙药业集团车间(来源:雷鹏主编《武汉工业百年》)
目前,马应龙公司产品生产剂型范围已涵盖膏、栓、中药饮片、口服、片剂、洗剂等,生产功能超过30种剂型,拥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龙珠软膏等独家药品超过20个品种,可供生产的国药准字号药品超过300种。各类软膏年生产能力近亿支,栓剂生产能力过亿粒。

马应龙药业集团灌装线(来源:武汉出版社《洪山区志》)
据中康资讯市场调研数据表明,马应龙在痔疮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量的占有率高达48%,稳居肛肠治痔领域第一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联合评估的2018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中,马应龙名列第175位,品牌价值达到了302.25亿元。

马应龙痔疮膏包装车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马应龙审时度势及时布局,率先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并开设华中区域首家网上大药房。
2013年,公司成立电商事业部,全面整合电商资源,并负责“八宝药妆项目”和“网上药店项目”的日常运营,增长势头迅猛。

马应龙栓剂包装车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目前,马应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药品经营、诊断技术、诊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的医药集团公司,跃居医药类上市公司二十强。
凭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出的“小马医疗”健康云平台,马应龙正转型升级成为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

马应龙栓剂包装车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栓剂包装车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痔疮膏灌装设备(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痔疮膏灌装设备(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纯化水控制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纯化水控制间(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马应龙产品仓库(周国献2017年5月拍摄)
从四百多年前的“八宝眼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再到如今的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马应龙秉承龙马精神,不断续写新的传奇。
原文刊发于今日头条号“黑镜头”,作者:周国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一位摄影师眼中的马应龙

赞 (1)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