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后重振规划来了!6个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

《武汉市疫后重振规划(三年行动规划)》

《规划》围绕恢复并提升城市发展综合吸引力,加快疫后重振重大项目谋划,促进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优化等三大规划作用,构建了“1+5+X”规划框架,从医疗卫生、应急防灾、健康城市、社区建设、经济重振这5个专项出发,具体落实形成了“6”个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与市民紧密相关的,包括实现5G网络全域全覆盖,新建33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等系列具体举措。

建设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

医疗卫生设施提升行动规划位于“6”个三年行动规划的首位。武汉将重点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市、区急救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

规划》提出:

将优化全市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新建33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重点填补南湖、杨春湖、古田、汉口北、双柳、庙山、常福等医疗服务资源空白。

加快推进市一医院盘龙医院、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市第三医院未来城院区等19家综合医院建设,统筹推进光谷中心城儿童医院、经开汉南儿童医院、市肺科医院、塔子湖、武泰闸等12家专科医院建设。新建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门诊、住院综合楼,汉南中医院。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网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织单元和细胞,是每个家庭保障自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常态化防控的主战场。为此,《规划》注重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网,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提出,武汉将在3年内完成465个老旧社区改造。

3年内5G网络全覆盖

在环卫设施和应急保障方面,武汉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生命线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全面实现5G商用,打造生活垃圾处理标杆城市。

《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重点开展谌家矶、金口、白玉山、中法生态城、青菱片、杨春湖、二七、王家墩、四新国博、铁机路等片区污水管网建设。

 推动5G高质量发展,力争3年时间建成5G基站3万个以上,实现5G网络全市域连续覆盖。

建设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

该《规划》将围绕“大健康”战略实施要求,着力优化武汉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发挥武汉独特自然禀赋和文化魅力优势,推进建设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加快长江碧道等慢行系统改造,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

推进总长度365公里的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3000亩青山长江森林;推进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示范段;建设梅子山、凤凰山等山体公园;持续开展东湖绿心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

 推进三环线生态带建设,建成三环线生态带“一带33珠”公园群;开展龟山、武汉动物园等市属公园的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启动府河绿楔、青菱湖、九峰、青头潜鸭保护区等自然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

建成全国高铁网络中心

围绕落实“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武汉城市群2小时出行圈、市域1小时通勤圈”的总目标,《规划》提出建成全国高铁网络中心。

重点推动建设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京九高铁、武杭高铁等6条高铁线路,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 加强跨区域骨架道路建设。

重点建设双柳、汉南、白沙洲、光谷、堤角、二七等6座过长江通道和江汉八桥、江汉九桥等4座过汉江通道。实施主城至新城、武汉至大都市区近40条骨干通道的建设,提升对外联系度。

加快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

为破解武汉市产业发展能级不高、产业空间集聚度不足等问题,《规划》着力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支撑战略型产业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产业功能片区。

提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依托天河空铁枢纽,以天河国际会展中心为引爆项目,整体打造集“空、铁、港、城”一体的国际会展商务新城。以武汉西站重大项目引领,打造高铁创新发展区。充分利用临空、临港、临轨的枢纽条件,打造一批地铁小镇、通航产业园等枢纽型功能区。

促进武汉产业能级提升,加快长江新区和4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包括国家存储器基地和光谷科学岛南区光谷关山创新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光谷南国家大健康产业基地等,进一步激发武汉城市发展新动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武汉疫后重振规划来了!6个三年行动计划

赞 (5)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