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些“绝版”手艺,在硚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都能找到

武汉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和流传千年的荆楚文化,留下了五花八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雕船模、苏恒泰油纸伞、叶画、汉绣、剪纸、面塑、泥塑......

今天,一起到硚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听非遗手艺人讲述非遗之美,感受「匠人匠心」。

八岁接触木雕船模,十二岁正式拜师学艺。今年已经八十三岁的龙从发老先生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

△// 龙从发的武汉木雕船模工作室位于「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的硚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这里展出着硚口区19项国家、省、市及区级重点非遗项目。

身为第四代木雕船模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的龙从发老先生用一生时间专注木雕船模技艺,用一刀又一刀的精雕细琢,制作出一个又一个惊艳世人的作品。

△// 龙从发代表作有《中华巨龙》、《龙凤画舫》、《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其中《大柏木鼓船》、《端午龙舟》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他结合各种榫卯、跨染、缝合技术及圆雕、浮雕、镂雕等手法,创立龙家独门绝技——镂空精梭,其制作的船模楼阁、门窗、栏杆等处的花纹精细入微,栩栩如生。

由于制作木雕船模工序多、精密度大、精细度高,一件作品往往要耗时一年多甚至更久。

哪怕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但龙老先生依然不舍得放下手中的刻刀,对木雕船模作品更是精益求精,他说:“这件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身为木雕船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希望从自己手中创造出来的作品,每一样都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鉴定。

一根线,两只手,六十四根伞骨。

在硚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工作室里,身着棉麻衬衣的非遗传承人苏峰坐在即将成型的油纸伞前。

他一只手转动着伞,另一只手把线一紧一放,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油纸伞一起,向每一位来者讲述着油纸伞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

「苏恒泰」油纸伞,品牌创立于1863年,距今已经有150余年

苏恒泰油纸伞现在的“掌门人”苏峰是「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从自他手中的油纸伞要经过七十二道半工序,上五道桐油,用六十四根伞骨,缠五色丝线,包四维方巾。

从样式到质感,再到制作工艺,都与一百多年前的油纸伞一模一样。

经常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花高价在「苏恒泰」买一把伞,不为挡雨,只为了将这传承百年的古法技艺好生收藏。

苏峰说,身为「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的事就是传承。

他想将祖上的技艺传承下去,也让制作油纸伞的老手艺能在这个时代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你可曾想过,在叶子上也能作画?

刘义桥,武汉叶画大师,非遗叶画传承人,做叶画已经有三十多年。

他说,叶画有2000多年历史,不是随便一片叶子就能作画,一片普通的叶子在他手里,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才能作画。

最初接触叶画时,国内尚没有很多人从事叶画创作,所以如何选择适合作画的树叶?如何保存新鲜树叶?如何在叶子上作画?

这些都成了刘义桥需要解决的难题。

于是,为了采集叶子,他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异国他乡,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改良测试,研究叶子的防腐技术,又花了两年多摸索出合适的颜料和技法。

现如今,刘义桥创作叶画的笔法、技法、上色的方式都由他独创,用同一种颜料,他能在叶子上展现出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等各种技法,美轮美奂,形式独特。

叶画,已被列入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得五十多项国家专利,刘义桥的作品被众多叶画爱好者收藏。

刘义桥说,艺术有多种展现形式,而他要做的事,是将叶画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叶画之美。

从木雕船模、油纸伞再到叶画,每一种非遗技艺都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也彰显着硚口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人文底蕴。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更武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武汉这些“绝版”手艺,在硚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都能找到

赞 (4)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