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的消暑记忆 不可绕过的“竹床阵”

提起武汉的夏天,必不可绕过“竹床阵”。虽然今天已经很难再见此场景,这却是许多武汉人夏天共有的消暑记忆。

武汉作家胡榴明曾撰文《竹床与玩水》,讲述个人记忆里武汉夏天独有的风味。

夏天各家的竹床,也是各家的脸面

竹床,武汉市居家必备之物。早些时邻里攀比经济条件优劣,夏天家门口摆出竹床的多寡与好坏就是一例。买不起竹床的人家,乘凉用长凳搁破木板或是厚纸板来代替,有的人家节衣缩食,买张漂亮的新竹床,摆在街面上充脸面。

竹床有新、老之分,新竹床刚买来不久,竹子新,竹床自然也新。按竹床的生产地和竹子的品种不同,有青色和黄色两种,闻起来有股清香。我家最后一张小竹床是协和医院的一位医生朋友托人从咸宁买来的,做工细致,材料结实,品相厚重,后来搬新家送给亲戚了,今天想来,还有些依恋的情感。

老竹床,使用时间长,和人相处的时间长,三两年成不了一张老竹床,非得是年深日久,竹子由青变黄,由黄变褐色,最后变成黑红的颜色,而且油光水滑,如古瓷器面上的包浆,做是做不出来的,靠的是汗水的浸润和岁月的侵袭。竹床时兴的年代,人们都为自己家里有一张色泽古旧的老竹床而感到自豪,说明家境可过,说明成家立业时日的“悠久”。

即便如此,老竹床也不适宜家中的老者,即使是高温酷暑的天气,他们也敬它而远之,据说,老竹子的性情大寒,身体虚弱的人有可能被它吸去最后一点温热之气。

夏天,武汉人搬竹床到户外,也有一些规律和讲究。

一般人家,竹床出街时间在黄昏,即晚饭前。通常是要抢地盘,狭窄的街巷,晚出街者连竹床搁下的地方都没有了。所以为竹床乘凉的地盘而争吵甚至殴斗的,每年不少。但是,多数人家在晚饭前的竹床出街并不是为了占地,而是一种习惯,竹床也是晚餐时的餐桌。

在户外的晚餐,既可以省下照明的电费,又可以避免室内的闷热,还可以和邻居说笑,更可以看街头风景。每到天色将暗,家家户户在门口泼水,泼湿门前的一块地,驱散日间的暑气,然后才是将大小竹床逐一搬运出门,横七竖八地在街边在巷子中间摆放得妥当,然后再拎一桶温热水,打湿一块干净布,一张一张抹得光亮、润湿、干净,算是完成了今夜纳凉的第一件大事,剩下来的是整个夜晚的享受。

竹床的摆放有很多学问——社会环境学和人际关系学,摆放的方位是有讲究的,自家的床脚,不宜与人家的床头直对,自家女人的睡处,不宜与人家男人的睡处挨靠等。这家和那家,竹床摆放的间隙应该是“疏密有致”,既要避免邻里间的纠纷,也要确保自家的权益,自家不占人家的便宜,人家也不要占自家的便宜,这是武汉人的信条,用在这里,一样行得通。

外地人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武汉人表面上看来爽朗得不行,吃了亏时不依不饶。原因很简单,武汉人的便宜,不是不能占,而是不能白占,利益往返,取舍均衡,也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其中包括竹床占地这类市井风俗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武汉人的消暑记忆 不可绕过的“竹床阵”

赞 (2)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