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冶市区周边地区,人们会看见很多以"金"字和"铜"字打头的村、镇、街、山的名字,比如金牛镇、金湖街、金柯村、铜绿山、铜山口、铜草花园……这些沾金带铜的地名,散发出浓烈的"矿味"。当地流行一句话"一年矿,几千万",这里的厂矿企业绵延不断,城乡经济因矿藏而繁荣。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黄石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大冶湖畔,发掘出自西周至西汉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遗址范围包括铜绿山、大岩阴山、小岩阴山、柯锡太村、螺蛳塘、乌鸦卜林塘等处,南北长约二公里,东西宽约一公里的地区内。自1973年遗址被发现后,先后共发掘出七处露天古采矿遗址、三处冶炼遗址、八座冶铜竖炉、18个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地下开采区。形式不同的古矿井有100多口,均深达50-80米,有0.8米× 0.8米方形井、巷,为榫接木头支撑。有斜井、平巷、竖井,并出现了木制、石制工具和锋利坚固的铜铁采掘工具,以及提升、排水和通风系统。除了冶炼铜地炉,还有大量铜、铁、木、竹、陶制的生产生活用具,其造型之美、品种之多、工艺之精湛,在同期世界范围都绝无仅有,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已初具现代矿山的雏形。
铜绿山不仅是矿区,而且是冶炼场地,采冶结合是铜绿山古铜矿的又一特点。春秋早期即已采用鼓风竖炉炼铜。地表堆积的大量炉渣约有40万吨,说明当时冶炼的规模很大,延续的时间也很长。遗址内遗存的古代炼渣均呈薄片状,流动性能良好,冶炬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渣样分析表明,渣型合理。根据铜绿山矿物含铜品位和遗留的矿渣推算,古代这里已取铜8-10万吨矿渣含铜量大多小于0.7%,而粗铜产品中含铜达94%,说明其冶炼水平与现代十分接近。
黄石一带有句俗语:“山上盛开铜草花,底下铜矿叫呱呱。”其意思是说,山上有铜草花的地方,地下面肯定理藏有铜矿。这说明在黄石,一般老百挂都知道铜草花是寻找铜矿的矿苗,找到铜草就能找到铜矿床。在古代探矿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经常依靠铜草花的指引来寻找铜矿。
为铜而开放的美丽花朵铜绿山矿区的秋天是从满山开放的猩红点点的铜草花开始的,矿山明净的秋天里飘浮着酸酸的清香味。矿区方圆几公里的山坡、沟谷,都长满了绿油油的铜草花。春风拂过,饲草花和万物一样苏醒了,发出尖尖的嫩芽后,枝叶一天天蹿高,芝勃生长.秋天到来的时候,铜草花热烈地开放,仿佛理藏地下的铜矿石不甘沉寂,竞相表明自己的存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铜绿山传奇:山上盛开铜草花 底下铜矿叫呱呱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