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提琴工艺大师任子文

提琴戏是崇阳群众不可或缺少的精神文化食粮,逢年过节、喜事庆祝,都搭台唱提琴戏,大街小巷、村村寨寨,聚集了热闹的人群。崇阳是"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2008年崇阳提琴戏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起崇阳提琴戏,不得不提到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崇阳提琴制作者任子文的名字。71岁的任子文大师住在天城镇肥塘村二组,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机械,仅大小的磨石就有500多个,且个个都有标记……堂屋格外拥挤,加上近期购进200多把崇阳提琴的制作材料,甚至显得杂乱。
任子文出生在崇阳一个木匠世家,任子文从小受到熏陶,耳闻目睹有关于制作琴细节。10岁时,他能帮打粗、配料,学会技术要领。任子文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因那个年代物资紧缺,制作崇阳提琴的材料并不简单,崇阳虽盛产竹木,但是马鬃、琴弦等市场上都很难买到。为弄到一张大的蛇皮,一次,他翻山越岭80多里,到深山金塘,在亲戚的帮忙下,才如获至宝。当他亲手制作出了第一把崇阳提琴时,兴奋得合不拢嘴。
邻组的村民“报料”说:“任爹满脑的智慧,是有名的老发明,小时候我骑过他制的木自行车,见过他制造的粉墙机,当年木制自行车那咯吱咯吱的声音至今清楚地记得。”而这些,任子文诙谐地笑着说,那些都是未成正果的事情。
制琴是个耐心、细致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不断的改进,任子文制作的提琴更牢固、更美观、音色更好。这些年来制琴600多把,主要销往崇阳及周边的通城、通山等。2014年3月,任子文获得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师荣誉称号。
任子文没有被荣誉陶醉,始终随和谦逊,不断把崇阳提琴制作工艺技术要求得更高更精。同时,他对西洋小提琴制作也产生兴趣,有深入的钻研,掌握了技术。每年花费5000多元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参观学习,今年,担任美国南犹它大学指挥教授、美国南犹它文响乐团总监、常任指挥的美籍华人孙逊在武汉演出,专程到崇阳看望了任子文并合影留念。
为了鼓励更多的年青加入队伍,任子文让自己的儿子带头学制琴、拉琴,把珍藏多年、亲手制作的第一把崇阳提琴给送给了外甥。邻村村民任大兵对琴情有独钟,无论是制作还是演奏,都具有天赋,任子文毫无保留,手把手地传教……
如今任大师正准备建一个120平米的工作车间,计划发展民间乐器工艺团队,让更多爱好者都做崇阳提琴制作的传承人,让崇阳提琴戏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崇阳提琴工艺大师任子文

赞 (0)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