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不嫁杨家楼,白日种地,夜晚榨油。”这是过去流传在黄陂南乡一带的民谣。
如今,在高楼林立的盘龙新城,有一个与之风格迥异的仿明清风格的老榨屋“杨楼子湾榨坊”出现在了这里。
榨坊的主人名叫杨德元,杨楼子湾榨房的第13代传人。“小时候都只是玩,我真正开始学习榨油是从17岁开始的。”
杨家人做榨油生意始于明朝嘉靖年间,黄陂盛产油菜、芝麻、花生、黄豆、向日葵、籽粒等都是榨油所需的原料。不过这榨油也并非轻松活,得经过上十道工序才能最终榨取到食油。
“以芝麻为例,收进来后先将它初步地筛选一道,筛选一道之后要炒,炒熟了以后再分一道,炒糊的末子分掉,分好了以后接着就将它碾碎,把它碾得用手捏着能够像个汤圆一样,就是碾好了。”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炒、磨、碾、蒸、踩、撞,为最古老的压榨制油法。
古法榨油,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代代口耳相传,一丝不苟。今天人们保留下来的每一道工序,和三百多年前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仍然完全吻合。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工艺程序,让人恍如置身数百年前的农耕文明里。
随着时间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榨坊里的老古董逐渐被淘汰,废弃在一边。看着这些祖传的宝贝变得无人问津,杨德元心有不甘,于是,在2009年,杨德元筹备建立了如今的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
杨楼子湾榨坊博物馆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留下来的与榨油有关的大批工具和容器,如碾槽、石磨、风斗、油缸和坛坛罐罐。明代的木榨已近腐朽,清代的木榨还完整可用,这些都残留着流逝岁月的芳香。
杨家的榨油业发展到今天,也从纯手工向机械化转变。而唯一没有变化的是那种以料换油的传统,至今还在乡邻之间流行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古法油香—探寻黄陂榨油技艺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