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租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汉口往事

最能代表汉口历史的,无疑是租界。

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汉口租界,许多老建筑保存至今,总让人好奇它们背后的故事。

传说中的神秘组织「共济会」 曾藏在汉口老银行里

江岸区沿江大道143号(现中国光大银行)

汉口江滩青岛路口的中国光大银行,前身是诞生于1913年的汇丰银行。它老招牌下有一个鸽子浮雕。据英国历史专家判断,这个标志属于「共济会」。

鸽子是共济会门口守卫的标志,牛顿、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等历史人物都是共济会成员。专家考据,汉口的共济会在1901年成立的,据点就在银行里,是苏格兰共济会分支。当时汇丰银行的老板是苏格兰人,很可能就是会长。

据说,共济会的武汉分会外号叫茶会,汉口曾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贸易基地,许多共济会成员都是做茶叶生意的富商。

拯救武汉夏天的第一根冰棒 就诞生在汉口岳飞街

中山大道与岳飞街交叉口附近

1907年汉口还没有制冰技术,一个英国水手在岳飞街上开了这家名叫英商和利的冰厂。可算是武汉冰饮鼻祖。

1937年武汉沦陷时,和利冰场免费向法租界居民提供饮用水。

1939年,日本人把和利老板科赛恩(汉口人叫他科三)迁往上海集中营,1950年辗转回到英国。

几年前,科赛恩的孙子回到武汉,探访曾经的老宅,并带来了当年的老照片。

设计武汉大学的德国公司 就在这里办公

一元路市政府旁

这栋楼曾经是西门子公司,也曾经是石格司建筑公司办公所在地,石格司本人就是1913年修建珞珈山上「国立武汉大学」的设计师全权代表。

1920年代 汉口就有许多电梯房

黎黄陂路与胜利街十字路口

信义会所1924年建成,是基督教新教的美国分支,住着很多传教士。

现在这栋建筑仍作为教会使用,在里面有一部老电梯,和这栋建筑一同诞生,在当时,汉口许多建筑里都有电梯。

中国,最早的电梯出现在上海,1901年,是美国奥的斯公司产。武汉紧随其后便使用上了电梯,据说那时的电梯每分钟只能走十米。

三德里 住着许多上世纪牛人的后辈

三德里,70多岁胡爹爹,穿马甲,梳背头,带着江湖气。他的父母在旧社会属于黑社会,姑爹是青帮大佬,弟弟是青红帮的红旗老五,掌握生杀大权。

87岁的丁婆婆和儿子住在三德里逼仄的平房里,这栋楼原来是他们的老宅,现在只有小部分属于自己。

她是上海人,父亲在武汉石格司事务所(也就是参与武汉大学建设的德国公司)当设计师,后来开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许多老里份的房子都是她父亲设计的,比如联保里(中心医院旁的里弄)、海寿里(一元路附近的里弄)等。下图为丁婆婆的父母

江汉村的建筑 是1920年代全世界最新潮的样式

洞庭街江汉村

江汉村许多建筑都是景明洋行设计的,也就是当时汉口最牛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许多设计师都是国外大牌。

这里的设计有一部分是装饰主义风格,那时候世界最流行的风格,重视墙面雕刻,雕花,柱头都是代表,维也那的储蓄银行就是这个风格。

江汉村许多房屋的柱头、浮雕现在依然残留,印证汉口在那个年代与全球接轨。

老建筑的背后,是城市有血有肉的故事。文化遗产就像一只乌龟,建筑只是龟壳,住在里面的人和故事才是身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汉口租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汉口往事

赞 (4)

留言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

站长微信扫一扫

微信商城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