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武汉环投集团发展纪实暨武汉环卫历史展开展,百余老物件、老照片及漫画、展板等,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武汉环卫百年变迁。
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下了武汉环卫清扫工具和设备的演变:民国初年,武汉还是采用人工洒水的方式;到了1929年,武汉街头便出现了第一台洒水车;看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轮清扫车旧照,还能从如今的清扫车中发现它的一丝影子。
展览资料显示,民国初年,环境卫生由警察局管理,各种垃圾桶(箱)开始在武汉三镇普及。1930年,汉口的年垃圾量达19.82吨,当时汉口约有60万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0.90公斤垃圾。
而在1951年武汉市政府公安局和卫生局印发的布告中则对环境卫生提出了八项规定,其中包括自住房屋及分配负责打扫的道路路面,须于每日上午七时前打扫完毕,并经常保持清洁;厕所须于每日上午七时前打扫清洁、禁止随地大小便;保持公共清洁,不得随地丢弃果皮纸屑。这说明当时政府就对垃圾清运管理得很严。
展览解说员说,半个世纪前,垃圾分类对武汉市民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武汉地方志记载,武汉市在1960年前,曾实行有机垃圾(菜根、菜叶、果皮、果核等)与无机垃圾(玻璃、废铁等)分类收集,居民先分类存放,清洁工人一天收有机垃圾,隔一天收无机垃圾,便于将有机垃圾堆肥发酵后运送农村作肥料使用,后由于居民不习惯而停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武汉环卫历史展 60年前就实行垃圾分类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