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场,江汉平原腹地的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它有着众多闪亮的头衔:全球最大一次性无纺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全国唯一国家级无纺布生产地促进中心、国家级非织造布生产力促进中心……早在10年前,这里生产的一次性无纺防护用品,已占据全球同类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探寻彭场的奥秘,则必须从1992年,一个偶然的订单说起。
——那一年,绝大多数的仙桃人尚不知无纺布为何物。
签下第一个订单的人,叫付立新。他是仙桃无纺布龙头企业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4月,从镇办草席工艺厂业务厂长位置上辞职的付立新,用仅有的6000元办起了新发塑料厂。因为与镇上“约法三章”,不能动用原有的所有相关资源,付立新只剩下经验和名声。凭着这两样谁也拿不走的软实力,半年后,他拿到了朋友介绍的一笔东莞台资无纺布企业的订单——加工鞋套出口。从此,无纺布在彭场生根开花。
22年来,付立新的企业“新发”多次扩规,一厂变四厂,从当年盈利300万元到去年产值过8亿元、实现出口4000多万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非织造布民营企业。
“老付为彭场无纺布的发展辟出一条大道,打通了国际市场,培育了大批人才。”如今,“彭场无纺十强的掌门人,有一半是老付的徒弟,有的就是他从算账开始手把手教出来的。”

当日趋激烈的同质竞争遭遇成本大幅上升时,结构升级改造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在平稳发展近20年后,彭场无纺产业陷入“生死之争”。持悲观意见的孙爱民认为,近五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后续劳动力补给断档、国外参与同类产品生产竞争,都把仙桃无纺布产业逼至岌岌可危的境地;持积极观点的付立新则坚持,无纺布的春天才刚刚开始,技术革新方兴未艾,无纺布的运用空间十分广泛,仙桃所产产品尚不足其品类的十分之一。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必须控制传统产品,转型发展中高端制品!
“彭场无纺”在业内的名声引来了一匹北方狼“中国恒天”,它想在这里上一条中高端无纺布生产线;与此同时,一个已经嗅到结构调整浪潮气息的彭场人邓连华正着力跟上新产品的节奏。双方“一拍即合”,催生了恒天嘉华公司和一条享誉业界的莱芬生产线。“无纺界多数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莱芬’的冲击力,老付最敏感,凭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他一听说消息,马上就上了新生产线。”

恒天嘉华耗资1亿元新上的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条五模头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其产品每吨卖价可提高4000元左右,一举结束了仙桃高档非织造布完全依赖外购的历史。
对于美好前景,与“狼”共舞的邓连华心里比谁都亮堂。“莱芬”虽然还在设备组装中,但此前上线的五模头纺熔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已让他尝到了甜头。“它生产的材料用于中高端生活用品及医护用品,比如卫生巾、纸尿裤,市场空间很大,目前尚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莱芬’是双组份六模头,人力却只需11个班组,效益将成几倍增长。”
“二代不愿意接班”曾搅得温州老板们心烦意乱。有意思的是,经历了父辈的艰苦创业,新一代仙桃无纺布人对该产业都信心满满,陆续接班。
1976年出生的付玮峰是仙桃富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付元早之子,同时也是富士达公司的总经理。与父亲相比,付玮峰的心更“野”,胆量更大。他在武汉建立东方远景国际贸易公司,并在美、英等国注册,获得了CED、FDA、PVPE等国际市场准入证。
无独有偶。2006年,机电专业毕业的刘菁回到家乡彭场,和父亲联手创办湖北羽林防护用品公司。2010年起,刘菁正式接手羽林,让企业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纸口罩企业,产量占到全国50%,出口量占到全国同类产品40%。
如今,新发、宏祥、康城等无纺布二代经营者正在成长。他们中,绝大多数学计算机、外贸、财会、设备检修等,且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的回归加盟,已成为仙桃无纺下一轮浪潮的生力军.
小知识
无纺布,也称非织造布,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织而通过定向或随机排列摩擦、抱合或黏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无纺布应用广泛,生活中常见的口罩、尿片、桌布、一次性拖鞋、服装里衬、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都由它做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汉派网 » 小镇彭场:全球无纺布产业龙头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